我的台北南區,我曾經的師大路。

好朋友ChuChu在師大巷子裡為我拍的照片

找到一篇我自己很喜歡的、曾經寫過的文章,有點長,但是我真心喜歡這篇。

這是是關於師大路、台北南區的一種生活風景,大約是寫在2008年的 " GQ "雜誌上,忘記是哪一個月份了。當時,住在師大區已經十年的我,以一個南區住民的身分寫這篇,寫來特別輕鬆順手卻有感情,當時的我真心愛著這個區域,每每走在那些有樹、有盆栽的巷子裡,看著認識的鄰居們迎面而來的招呼、窩在每一個我熟悉自在的咖啡館裡......每一次的散步我都覺得舒服甚至幸福......

這幾年來,師大是完全變了樣了,再也不是我愛的、曾經那充滿情調且能舒服生活的環境,無論是咖啡館或小雜貨店,全變成了無趣而缺乏品味的服裝店......至於美麗的麗水街與青田街,則變成豪宅們的基地,一處有錢人專屬的區域,那曾經的親切與懷舊滋味,再也不復從前......

就以這篇四年多前的文章,來跟我的90年代末-2009年左右的南區告別。




慢活南村


「這裡和巴黎的bastille巴士底區很像。」這是一位法國資深媒體人,在跟我穿梭師大區一帶的巷弄後,所發出的心得。策展人朋友帶著法國藝術家到這附近吃晚餐喝咖啡,沒想到藝術家也說,「這裡好像我住的巴士底!」

或許此處的確帶著巴士底氣息,或者也有人說這裡跟與紐約東村很接近。或許,我們無須以外國城市來比喻,即便以最簡單的名稱「台北南區」去喊它,都不減台北南區獨樹一格的鮮明個性。


北從信義路開始,東到新生南路,穿越和平東路師大一帶,一直延伸至公館,台北南區得天獨厚擁有師大、台大兩大學府,還有淡江與政大城區部,一個大安森林公園與好幾個小公園。這個生活圈與城裡其他區域很不同,它沒有東區的時髦與商業化,沒有信義區的嶄新與冰冷,也不似一般夜市地庶民。南區在舊與新,人文與商業,老台灣與異國,住民與外來人口……之間,混和出一種交融的生活滋味,或者,也很是一種「BOBO」情調。

這是典型文教區,附近住了許多老師教授,畫家作家藝術家,還有早期老台北的一些有錢人與老政府官員,這些人構成它布爾喬亞結構的一部分。而大量的學生、文藝青年、在師大、台大學中文的老外,則加入它波西米亞的、異國的生活態度。此外,師大與公館兩個夜市,還有巷弄間數不清的餐廳咖啡館酒吧小商店,讓這裡也榮登台北重要商圈之一。


人情的滋味

生活在南區,人們衣食住行的選擇,大多是因為「店主人」的緣故。到「水準書店」買書不只是為了那「全台灣最便宜書店」的折扣,更多是為了跟老闆東南西北聊幾句。到「中西美食」吃早餐不只是因為美式蛋捲好吃,更因為總在那邊碰到老朋友,還有店裡可愛的大狗與小貓。到對面「鞋子店」找雙夾腳拖鞋,是因為老闆娘就是從前龍泉街的那家大名鼎鼎印度服裝店的主人……


南區的老闆們,無論是賣吃的還是穿的,都多了份交朋友的心情。生活在這方,不少人是「從客人變成朋友」的。看那些帶著手提電腦在咖啡店上網的人們就知道了,要不是已經熟識,又怎麼好意思以一杯咖啡就在人家店裡耗上一整天呢?

從前浦城街的「土豆咖啡」的老闆簡銘甫,前陣子在青田街開了「學校咖啡館」;泰順街的「Odeon」幾年前換了地方,落腳處在溫州街,一批老客人跟著過去……繞來繞去,大家都離不開南區。簡銘甫說:「之前開咖啡店留下了這麼多的回憶及故事,咖啡館竟像樹木生長一般,默默地替城市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紋理。」我想,南區尤其,那家店的那個誰,就是這家店的誰誰誰,大家一說起來,全都相識。


穿梭在夜市或巷弄裡,即便獨自一人也不覺孤單,總是有好幾張面孔你是認得的:那個頂著誇張髮型的外國女生,騎腳特車而過的韓國餐廳老闆娘,洗衣店老闆的兩個小兒子……「會混這裡的就會一直混下去!」住在泰順街11年的美術設計阿剛如是說。


也是慢活

步行,絕對是南區最棒的交通方式。不妨沿著永康街一路走下來,盡情穿越每條巷子:金華街、麗水街、潮州街,豐富的綠樹與安靜街道,日式老房子旁是家雜貨店,而對面卻又有家小酒吧。轉個彎,卻又是一棟新大樓。再穿出巷子,遇見咖啡館,無論「黑潮」或「COZY」,各自有其忠誠訪客。或者,在賣雞也賣老東西的「昭和町」前,古董店老闆們與鄰居的嗑牙聊天,又是一幅自在的生活畫面。

來到師大路,右邊的浦城街、雲和街多了好多小店,日式的韓國的印度的義大利的甚至緬甸西藏的食物都找得到。小公園裡是附近孩子們的遊樂場。夜晚一到,年輕人一瓶啤酒一根煙,就將整個夏夜的清涼與青春擁抱在手裡。另一頭的泰順街、溫州街也很適合散步,同樣交錯著異國咖啡館與小餐廳。有時那個還在用推車賣水果的歐吉桑就會出現眼前。如果你起得夠早,那廣播著「報紙舊貨要不要賣」的小車子會將時光拉回了老台北時光……
下一個信義區?

南區生活如此自在,台北人是知道的。尤其這兩年房價與租金飆高,老房子一棟棟地拆掉,換來每坪近百萬的所謂人文豪宅。「觀光客」更多了,原本的小雜貨店變成時髦日本服飾,連陪許多師大學生長大的「大碗公牛肉麵」,都成了連鎖眼鏡行……即便我們都相信南區不至於媚俗地改變了它原有的個性,但大家都希望,巷子裡賣美術用品、賣棉被、賣金紙、賣雜貨的小店能好好地繼續下去,因為這些老朋友,不只是最在地的滋味,更是新潮流也無法取代的生活痕跡。 ( 撰文- 許育華)
Previous
Next Post »
1 Komentar
avatar

"穿梭在夜市或巷弄裡,即便獨自一人也不覺孤單,總是有好幾張面孔你是認得的 "

"夜晚一到,年輕人一瓶啤酒一根煙,就將整個夏夜的清涼與青春擁抱在手裡"

"沒有東區的時髦與商業化,沒有信義區的嶄新與冰冷,也不似一般夜市地庶民。南區在舊與新,人文與商業,老台灣與異國,住民與外來人口……之間,混和出一種交融的生活滋味,或者,也很是一種「BOBO」情調。"

Balas